【大国核博弈:中俄美战略威慑背后的无声较量】民间资本
近日,全球战略核力量领域接连上演重头戏。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两艘核潜艇在远东海域成功试射多枚巡航导弹,掀起阵阵惊涛。几乎同一时间,美国海军在9月17日至21日期间,从佛罗里达州外海的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,连续发射了四枚未装核弹头的UGM-133三叉戟Ⅱ-D5LE导弹。这场隔空较量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密码?
俄罗斯的导弹试射绝非简单军事训练。每当图-160战略轰炸机带着雷鸣般的呼啸掠过北约边境,或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在北极冰盖下露出獠牙,这些行动都在向西方传递明确信号——克里姆林宫手握足以毁灭任何对手的核钥匙。就在上月,俄军战略航空兵还特意造访阿拉斯加附近空域,用机翼丈量着北美大陆的轮廓。
展开剩余43%美国此次试射的三叉戟导弹已服役三十余年,但经过现代化改造的D5LE型仍是全球最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量。五角大楼选择此时亮剑,既是对印巴等新兴核国家的敲打,更是向中俄展示其老拳依旧致命。尤其当欧盟多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频频造反之际,这次试射无异于给盟友注射强心剂。
在这场高调博弈中,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定力。2025年春天,南海某海域曾出现异常动向——多艘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集结待命,外媒猜测这可能是巨浪-3潜射洲际导弹的重要测试。这款可携带分导式核弹头的新锐武器,其突防能力足以穿透最严密的导弹防御网。同年夏季,央视罕见曝光094型战略核潜艇巡航画面;秋季阅兵式上,巨浪-3的正式亮相更暗示其已形成战斗力。
中国核战略如同深海中的潜艇——静默却致命。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背后,是确保遭受核打击后能给予毁灭性反击的二次核打击能力。这种战略克制绝非示弱,而是将每一分力量都锤炼成出鞘必见的封喉剑。当别国忙着炫耀武力时民间资本,中国正默默完善着更可怕的深海杀手锏——毕竟在核威慑的世界里,最后笑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沪深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